點這邊,看更多電動車的中國時代相關內容

電動車的中國時代

電動車的「中國時代」來了 比亞迪侵門踏戶,福斯從老師變學徒?

比亞迪長驅直入德國街頭,在9月慕尼黑移動展上搶盡鋒頭;福斯則從老師變學徒,開始追求「中國速度」,要趕上新科技與電動化腳步。電動車進入中國時代,對全球產業有何影響?

電動車-比亞迪-福斯-慕尼黑-豐田 在德國消費者之間,比亞迪尚未全面打開知名度,展場中不少人好奇地坐進車裡,體驗電動車內裝和科技娛樂設備。圖片來源:康陳剛攝
    其他

9月初的慕尼黑,陽光依然熱辣火燙,這座德國第三大城擠滿來自世界各地數十萬名訪客,讓整座城市顯得熱鬧歡騰。

大多數人,都是為了參加疫後首度舉辦的慕尼黑移動展(IAA Mobility)而來。

這場展會從市郊的慕尼黑展覽中心,一路延伸到滿是巴洛克、洛可可風格建築的舊城區內,整座城市就像超大型汽車商場,民眾可以遛狗、騎腳踏車經過展區,體驗各大車廠最新、甚至尚未上市的車款。

慕尼黑移動展在街頭就能逛。圖為瑪麗雅廣場。(康陳剛攝)

但這個原本應該是福斯、賓士、BMW等地主車廠大放光芒的時刻,今年卻被搶走了風采——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盯著「中國電動車」不放。

在750家參展業者中,有高達四成來自中國,包括比亞迪、上汽MG、寧德時代等產業領頭羊,讓這次展會像是中國電動車前進歐洲的誓師大會,連德國媒體也以「中國車廠秀肌肉」、「IAA變中國車展」形容。

中國車業龍頭比亞迪更是風光無限,開展記者會上,約300坪的攤位擠滿人潮,盛況不輸地主福斯集團。

在展場上,比亞迪大出風頭,擺出6款正在或計劃於歐洲銷售的車款,吸引不少人潮。(康陳剛攝)

「比亞迪是一個非常新的品牌,我們製造汽車才剛滿20年,但現在,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冠軍,」比亞迪歐洲區董事總經理舒酉星充滿自信地強調,比亞迪進軍歐洲,不到一年就遍及15個國家,開出140多間門市。

向來低調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,也在這場展會現身。

比亞迪在歐洲引起旋風,董事長王傳福9月親自到慕尼黑參展,強調中德汽車產業應持續緊密合作。(康陳剛攝)

不只比亞迪,上汽MG、長安、蔚來等中國車廠,也都正在歐洲大陸加速佈局。

福斯要跟進中國模式
快速迭代,換來高科技與高CP值

歐盟執委會數據顯示,今年前7個月,中國電動車在歐盟市佔率上升到8%,並預測2025年就會達到15%。

站在自己的主場,福斯中國執行長貝瑞德(Ralf Brandstaetter)強調,「福斯正在加速邁向『中國速度』(China Speed)。」

什麼是中國速度?賓士集團技術長薛夫銘(Markus Schäfer)的解釋很直接,「中國競爭非常激烈,他們每週7天、每天24小時都在工作,這在德國是不可能的。」

福斯在展會上說明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,福斯中國執行長貝瑞德致詞時,特別提到「在中國、為中國。」(康陳剛攝)

中國速度換來的,是中國車款快速迭代,打造出採用最先進電池、高科技娛樂系統,搭配水準之上的車型設計和內裝的高性價比電動車。

許多德國人這才發現,原來學生早已變成了老師,當年對汽車一無所知的中國,如今成了百年德國車廠積極效法的對象,甚至是電動車時代的強勁對手。

德國車廠現在同時在中國、歐洲市場,面臨中國電動車的強力挑戰。

今年第一季,比亞迪在中國的銷量超越連續7年奪冠的福斯,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。

比亞迪風光闖歐洲
從買菜車到高階車,市場策略像豐田

「比亞迪在中國超越福斯,類似的競爭情況也可能出現在德國,」PwC中國及香港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金軍認為,兩者品牌策略相近,都以大眾市場為主,彼此競爭是必然發生的情況。

德國租車公司Sixt已宣布將採購10萬輛比亞迪電動車。(康陳剛攝)

比亞迪另一項優勢,是擁有從基本「買菜車」到高階7人座的豐富車款,讓它能從現有產品挑出最適合歐洲市場的先鋒部隊。

廣告

此次比亞迪展出的6款電動車,包括中型SUV的Atto 3、入手價低於3萬歐元的五門小車Dolphin、四門轎車Seal、進階SUV的Seal U、在中國熱銷的轎車「漢」,以及號稱中國版Toyota Alphard的Denza D9,車型種類、用途和價格幾乎涵蓋所有主流需求。

「比亞迪有點像當年宏達電的機海戰術,不靠一款產品打天下,而是靠一整個系列,」金軍分析。

當年,宏達電的機海戰術失敗,但比亞迪卻靠車海戰術打出一番成績,差別就在於比亞迪積極整合上下游供應鏈,堅持自製核心零件,因此可以從製造端輔助車型開發,在設計階段就兼顧到製造品質。

瑞銀拆解比亞迪Seal的分析報告就顯示,這款車從電池到功率半導體,四分之三零件自製,跟同級車款比,成本可降四分之一。

廣告

勢頭正盛的比亞迪,也令人想起當年帶領日本車出海的豐田,《經濟學人》甚至曾果斷預言,「比亞迪將成為電動車界的豐田。」

在福斯展場,《天下》採訪來自日本的車業顧問丸田靖生,他曾在日本福斯、奧迪等車廠負責公關宣傳事務將近40年,也認同這樣的看法。

在1960、1970年代,豐田正是利用高性價比優勢,採取由下而上車款的策略,逐步打下歐美江山,比亞迪現在是如法炮製。

「我相信比亞迪可以複製豐田當年的成功,」丸田靖生分析指出,比亞迪在歐洲、日本、澳洲等地都推出Atto 3,「這款車就像是當年的Toyota Corolla,那是豐田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車款。」

1960年代至今,Corolla已在全球賣出超過5000萬輛,是豐田晉身國際級車廠的關鍵。台灣人最熟悉的,莫過於後來衍伸出的Altis、Cross等車款,屢次成為台灣消費者心中的一代神車。

廣告

但另一方面,比亞迪要長期在歐洲站穩腳步,仍有難關要過。

「你的產品要本地化生產,銷量才有可能持續成長,」金軍指出,中國電動車目前仍在中國製造、出口歐洲。

展會期間,當地媒體也關注歐洲和中國電動車大比拚。(康陳剛攝)

雖然比亞迪、上汽皆已宣布將在歐洲設廠,但時間和地點都尚未決定。跟台積電赴美設廠一樣,中國企業到已開發國家設工廠,管理將是一大挑戰。

金軍觀察,相對於豐田當年出海設廠,可以利用當地原有的汽車零組件聚落,歐洲目前的電池、軟體開發等電動車供應鏈尚未成熟,中國車廠勢必要帶國內供應商一起出海,才有辦法複製原有的生產流程,難度也更高。

德國為何不抵擋?
大廠背後有中國股東,雙方加深合作

面對中國車廠直接挑戰主場,德國總理蕭茲在慕尼黑移動展的開幕典禮上信心喊話,「競爭應該是激勵我們向前,而不是嚇壞我們。」

廣告

德國的確無法將中國車擋在門外。一來,中國早已成為德國車廠重要的財源,以去年汽車銷量來看,福斯、賓士、BMW集團都有至少三成銷售來自中國市場。二來,中國早已是賓士等車廠的大股東,也是重要合作伙伴。

以進軍歐洲將滿一年的比亞迪為首,隨著經銷通路擴展,未來歐洲路上將更容易看見中國電動車身影。(康陳剛攝)

從2021年至今,保時捷、賓士、奧迪、福斯、BMW等德國汽車品牌,全都在中國擴大研發中心規模。福斯更與中科創達一起打造車用娛樂系統;入股國軒成為單一最大股東,開發下一代電池;投資電動車廠小鵬,共同設計福斯的新車款。這意味著,德國車廠除了爭取中國市場、利用中國製造,也重視中國研發的競爭力。

廣告

「如果中國車廠在德國落地生產,也會受到德國社會的歡迎,」德國管理學者西蒙(Hermann Simon)認為。

只是,「地緣政治和中國的政治走向,導致和中國合作風險愈來愈高,」墨卡托(Mercator)中國研究所分析師賽巴斯丁(Gregor Sebastian)直言,「如果美國針對中國製汽車的限制增加,與中國加深合作的路可能會變得愈來愈難走,這對德國車廠來說也是一場豪賭。」

(雜誌原標題:比亞迪車海戰術叩關  福斯從老師變學徒?/責任編輯:王儷華)

【更多精彩內容,請購買《天下雜誌》783「電動車的中國時代」,單本即享免運】

相關熱門主題
電動車的中國時代
《天下雜誌》783期:電動車的中國時代
在有眾多百年車廠的德國街頭,比亞迪長驅直入; 日本扶植的「東方底特律」泰國,中資高調卡位。 兩個跟汽車淵源長久的國家,竟對中國沒有抵抗力? 中國電動車異軍突起,新科技戰山雨欲來, 先行者特斯拉、傳統車賓士,如何因應? 台灣汽車供應鏈該選邊站嗎?誰已搶得先機?
延伸閱讀
你可能有興趣
廣編企劃|新竹,向永續邁進!|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
最新訊息
每日6元,固定為自己充電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